落枕,不是只有睡不好覺才會發生!一名中年上班族在辦公室伸個懶腰,不料一陣劇痛,竟然發生落枕!想起網路流傳,按摩腳的大姆指可以改善落枕的疼痛,照著做了一陣子,毫不見效,最後向復健科求診後,才緩解了症狀。
落枕是人人都有過的經驗,常常在一覺醒來後就感覺到不舒服,頸部僵痛斜了一邊,脖子不能靈活運轉,甚至前俯、後仰都覺得困難,要轉頭側身時,因為脖子疼痛,所以只能身體跟著轉,動作看起來非常不自然,若放任自然,大概要痛個三天到一個星期。
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王淑怡指出,落枕是肩頸部肌肉痙孿所造成,亦可因經常姿勢不良或頸部肌肉用力不當,而導致勞損,在損傷的累積下,加上外在的誘發因素,如熟睡時姿勢不良或枕頭高低、軟硬不適,側臥時枕頭過低或過硬,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導致一側肌群發生痙孿。
王主任強調,落枕常發生在睡覺時,但不是只有睡覺才會發生肩頸部肌肉痙孿疼痛,只要頸部長期姿勢不良、用力不當就有可能發生。她說,治療落枕再加以按摩及伸展痙孿的肌肉來治療;也可以配合服用肌肉鬆弛劑、消炎止痛藥等,都有助於症狀的緩解。
有效預防落枕:泡澡、熱敷、伸展操
王主任說,落枕雖然是急性發作,卻常是長期生活習慣不良或姿勢的表現,所以預防落枕的發生,一定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如果工作一整天後感到頸肩部疲勞時,可以泡澡、熱敷、做伸展操,將有助於預防落枕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正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勢,如躺臥床上看書、看電視及維持一固定姿勢過久等。民眾落枕如果真的很痛,還是應該尋求醫師協助。
物理治療師蔡明倫則提供二個簡易復健姿勢,可以有效紓緩落枕的疼痛,他說,如果是右邊落枕,就用左手將頭往左邊壓,可以有達到紓緩頸部肌肉的效果,左邊則相反就用右手往右壓。另外一個姿勢,如果是右邊落枕,頭無法轉向右邊,利用兩手,一前一後,扶著頭部慢慢向右邊轉動,左邊落枕也一樣,用手扶著向左轉。或者利用桌面或椅背撐住頭部轉向一邊,再用另一隻手施壓,多做幾次,可以減輕落枕的疼痛。
資料來源: (撰文者:姜讚裕 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診所公告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不得轉載本部落格既有內容及文章
- Jul 28 Wed 2010 11:23
家佑診所│復健科│不良習慣易落枕-求診復健科~e102
- Jul 28 Wed 2010 11:17
家佑診所│內科│兒童慢性腹痛~e102
小英的媽媽,帶著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小英來到門診,愁容滿面的述說小英的病情,小英這半年來經常哭喊著腹痛,看訪數位醫師,也服用長久藥物,卻未見改善,近日發病次數似乎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詳細詢問小英腹痛的狀態以及是否合併身體別的症狀,得到的情況如下: 腹痛常發生於清晨起床後,或早上在校期間,每次疼痛程度不同,有時可痛到大哭且在地上打滾,有時卻僅僅悶悶的痛,每次疼痛持續時間不同,但皆不會超過一天,且常見在學校發生腹痛,帶回家後就不再出現症狀。整個發病的過程沒有嘔吐,不曾發燒也無腹瀉現象。也不曾因為腹痛造成夜晚睡眠中驚醒。
偶爾有便秘,胃口尚可,身高體重及心智發展都在正常範圍。經過詳細的身體檢查,以及血液,尿液,糞便的檢查,腹部超音波的評估,無任何器官性的異常,最後診斷為功能性反覆腹痛,跟小英及媽媽充分的溝通後,媽媽安心的帶小英去學校,此後門診再看到小英,腹痛的問題似乎改善且不困擾媽媽及老師了。
兒童慢性腹痛的定義為在三個月或以上的期間兒童出現明顯三次以上的腹痛稱之。根據研究顯示,在五至十四歲的學齡兒童中因腹痛而影響正常活動者約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發生率,其中女性比率較高。有腹痛但不影響正常活動者也有相當人數。
在這些慢性腹痛的兒童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沒有器官性病變,也就是說把腹腔內所有器官拿出來做檢查,全部呈現正常。而這些兒童會腹痛的原因來自於腸道功能性的異常,因此稱為功能性慢性腹痛,文獻上還有其他同意詞,而這些同意詞也正反應出這疾病的特性,同意詞有"兒童反覆性腹痛","兒童期腸燥症","兒童痙攣性結腸","非器質性反覆腹痛"及"精神性反覆腹痛"。
由此可知兒童反覆性腹痛為非器官性病變,屬心身症,腸道表現為不穩定腸蠕動及痙攣性大腸。
此病的發生原因至今尚不清礎,研究顯示基因遺傳或環境因子皆有關聯,而各種心理性和生理性的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生活壓力似乎是影響最深。有論文報告這些孩童有一些情緒及人格上的特質,如有不安全感,比較敏感,膽小,容易焦慮,常屬完美主義論者.至於生理因素有: 自主神經系統不穩定,乳糖不耐症,腸道運動不良及慢性便秘等。不過生理的因素可能只是果而非因。
功能性反覆腹痛發生於年齡介於四至十四歲的兒童,小於四歲的幼童,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對疼痛尚無法明確表示及界定,所以幼兒腹痛難以明確說明,且應以哭鬧不安為表現。功能性反覆腹痛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而遞增,特別在九至十二歲的兒童,女性又較男性為高。
臨床症狀上有五個特徵:
(1) 間隔在兩次發病期的時間,病患處於完全無腹痛狀態。而大多數疼痛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僅少數會持續超過三小時。
(2) 當兒童以一隻手指描述疼痛的位置,多指在肚臍周圍,少數在上腹部,但疼痛不會擴散到別的區域。學者Apley提出一個理論,內容為"腹痛的位置離肚臍越遠,腹腔內器官發生病變的機率愈高"。
(3) 腹痛的程度及特質是多變性地,從輕度到重度,有痙攣性疼痛,悶痛或燒灼感。
(4) 腹痛的發生與飲食,排便及一般活動,找不到相關性。
(5) 腹痛不會干擾正常睡眠,也就是說熟睡後不會因腹痛而醒,但腹痛偶爾會讓兒童難以入睡。當兒童反覆抱怨腹痛且符合以上五個特徵,我們當可高度懷疑此兒童患功能性反覆腹痛。這樣的小孩偶爾臨床上會伴隨一些症狀,包括頭痛,臉色蒼白,噁心,厭食,頭暈及便秘等。至於嘔吐,腹脹和腹瀉則罕見。若腹痛合併有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則有器官性的疾病: 如發燒,生長遲緩,體重減輕,皮疹,關節炎,貧血和直腸出血等。
疾病的診斷,首重病史及詳細身體評估。當詢問患者病史有功能性反覆腹痛的五項特徵出現且身體評估無特殊異常時,診斷就幾乎確立,但前面提及,慢性腹痛約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為功能性反覆腹痛,但有百分之五到十屬器官性的病變,為排除器官疾病的可能性,患童當接受篩選性檢查,內容包括一般常規血液檢查,測紅血球沉降速率,一般尿液分析及尿液細菌培養,一般糞便檢查及寄生蟲和蟲卵的檢驗,和腹部超音波。若以上檢驗值皆顯示正常,則不僅診斷確立,也可讓父母更安心,成為日後治療上的助力。
由於發生功能性反覆腹痛的原因不明,影響的因素又多,且無確切的器官障礙,所以治療上無藥物可用,雖然早期有學者研究使用鎮痙劑,抗膽鹼劑,抗驚厥劑或抗憂鬱藥,然而皆無良效,故今日已不再使用。那麼功能性反覆腹痛如何治療呢? 此病受精神因素及環境因子的影響較深,所以治療的目標不能僅局限於症狀,需擴大為整個兒童及家庭,醫師及護理同仁應與病患和父母做好完善的溝通,內容為
(1) 與患者父母說明誘發功能性反覆腹痛的各種可能因素,疾病的特徵和解釋檢查結果。
(2) 再三的保證患者腹腔內無器官病變,使患者及父母能安心,解除父母的焦慮,使父母能完全配合往後的行為治療。
(3) 相信患者確受腹痛所苦,給予患者心靈上的支持,但這樣的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因此父母及老師必須知道,不能因為如此的腹痛干擾正常生活,尤其應該從事的工作更要去執行。
(4) 建議患者父母深入瞭解患者的在學狀況,生活狀態; 藉由學校或社會的支援,探討患童的特質以及家庭狀況,尋找出可能因素加以排除。經過以上良好的溝通說明,而父母也有正確的認知和積極的處理內在的問題,有研究顯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病患在極短的時間內,症狀消失,不再出現。整體而言,此疾病預後是不錯地。
◎資料來源:網路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14 Wed 2010 10:18
家佑診所│內科│高血脂症~e102
<一>定義 :
血中脂肪物質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血脂蛋白代謝異常的疾病群。
<二>發生原因、發生率、與危險因子 :
高血脂症是由於血中脂肪物質過高所產生的疾病,它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每100人中約有一個發生此症,男性高於女性(唯糖尿病患者例外)。高血脂症可因遺傳(如一些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或經由次發性的因素所導致(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症、庫欣氏症候群、腎病症候群、甲狀腺低能症,飲食因素如每日脂肪攝取超過總熱量﹝卡路里﹞的40%、飽和脂肪酸超過總熱量的10%、膽固醇每日攝取超過300亳克、或飲酒過量,及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女性荷爾蒙、避孕葯丸、類固醇、或貝他阻斷劑的使用等)。
<三>血脂蛋白的種類 :
血脂蛋白包括:乳糜粒脂蛋白(Chylomicrons)、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介密度脂蛋白(IDL)、與高密度脂蛋白(HDL)等。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因可保護心臟減低心臟病的發生率,故又稱為「好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因與心臟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故又稱為「壞膽固醇」。
<四>高血脂症的分類 :
根據血中不同種類的血脂異常,世界衛生組織(WHO)經修正原先的Fredrickson等人的分類臨床上把高血脂症分為六種類型。 第I型是由於乳糜粒脂蛋白過高而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症。第IIa型是由於LDL脂蛋白過高造成血膽固醇過高症。第IIb型除了LDL脂蛋白過高造成血膽固醇過高外,尚伴有輕度到中度的VLDL脂蛋白過高造成的三酸甘油脂過高症。第III型乃由於乳糜粒脂蛋白殘餘物(remnants)與IDL脂蛋白累積造成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症。第IV型由於VLDL脂蛋白升高造成的三酸甘油脂過高症,也常伴有輕度到中度的膽固醇過高現象,唯其LDL脂蛋白正常。第V型則是由於乳糜粒脂蛋白與VLDL脂蛋白過高造成的三酸甘油脂過高症。
由於以上之分類會隨著治療後血脂改善而變動,例如IIb型(VLDL及LDL均高)經治療後可能變成IIa型(只有LDL高),亦有可能變成第IV型(只有VLDL高),較易造成困擾,故近年來學者提出較簡易之分類法如下
:
(1)高血膽固醇症(只有膽固醇值升高)
(2)高血三酸甘油脂症(只有三酸甘油脂值升高)
(3)混合型高血脂症(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值均升高)
其中HDL的角色被認為是影響高血脂症治療的重要參考因子,通常HDL如<40 mg/dl如合併高血三酸甘油脂症者因冠心症的危險性增加而應加以治療。反之,如HDL≧60
mg/dl則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此外,美國NCEP在2001年5月對「高血膽固醇症」又細分為 :
(1)正常理想值 : 血總膽固醇值<200 mg/dl(或LDL值<100 mg/dl為理想、100-129 mg/dl為接近理想)
(2)邊緣性高值 : 血總膽固醇值200至239 mg/dl(或LDL值130至159 mg/dl)
(3)高值 : 血總膽固醇值≧240 mg/dl(或LDL值160-189 mg/dl為高值、≧190 mg/dl為高值)
而2001年NECP對「高血三酸甘油脂症」又細分為 :
(1)正常理想值 : 血三酸甘油脂值<150 mg/dl
(2)邊緣性高值 : 血三酸甘油脂值150至199 mg/dl
(3)高值 : 血三酸甘油脂值200至499 mg/dl
(4)極高值 : 血三酸甘油脂值≧500 mg/dl(易併發「急性胰臟炎」)
<五>高血脂症的預防 :
篩選為早期發現高血脂症的一個重要方法。美國衛生署建議20歲以上成人作例行健康檢查時應包括血脂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由於預防勝於治療,故平日應儘可能攝取均衡、低脂、適度膽固醇飲食,不酗酒,並作適當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將可預防高血脂症的發生。
<六>高血脂症的症候 :
除了極少數的「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的患者皮膚或皮下組織或肌腱出現「黃色瘤(Xanthoma)」或「黃斑瘤(Xanthelasma)」及部份「嚴重高血三酸甘油脂症」患者併發「急性胰臟炎」外,一般高血脂症病人沒有任何明顯症候。
<七>高血脂症的診斷 :
一般血總膽固醇值或血三酸甘油脂值超過200mg/dl者即可診斷為高血脂症。為了慎重起見,應再加做完整的血脂蛋白檢驗(包括VLDL、LDL、及HDL等)。此外,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其他項目的實驗室檢查也屬必要,因為如此才能排除「次發性高血脂症」的原因。
<八>高血脂症的處理 :
治療的目的是使血脂異常回復正常以期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目前世界各國對高血脂症之處理均有各自之指引(Guideline),但大多參考「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及「歐洲動脈硬化學會」(EAS)的Guidelines
修改而成,我國也不例外。一般而言,高血脂症患者先經三至六個月「飲食療法」處理,如血脂仍高才考慮併以「藥物治療」。
不論以何種方法治療,臨床上均同時參考血中總膽固醇值、高密度膽固醇值、以上二者之比值、及病人是否為「心臟血管性疾病(指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週邊動脈粥樣硬化症等)」患者,又是否具有二個以上之「冠心症危險因子」者。這些危險因子為﹕
(1)年齡 : 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過早停經而未接受動情激素治療者。
(2)家族史 :親人中有早發性心肌梗塞或猝死者,一般指父親或其他一等親男性在55歲前發病,或母親或其他一等親女性在65歲前發病者。
(3)高血壓 :血壓≧140/90 mm Hg(糖尿病人以≧130/80 mm Hg)以上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者。
(4)高密度膽固醇(HDL-C,即好的膽固醇)<40 mg/dl者。(200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人男性HDL-C應在40
mg/dl以上、女性在50 mg/dl以上)(但如果HDL-C≧60 mg/dl者反而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並使危險因子減少一個。)
(5)吸菸者。
(6)糖尿病患者。(在2001年5月美國NCEP已單獨將糖尿病人視同已罹患心臟血管性疾病一樣,應嚴格處理其併存之高血脂症。)
例如在我國,如果患者沒有患「心臟血管性疾病(指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週邊動脈粥樣硬化症等患者)」,同時也沒有超過二個心臟病危險因子者,則其血中總膽固醇值要超過24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值(LDL-C,即壞膽固醇)超過160 mg/dl)、或血三酸甘油脂值(TG)超過200
mg/dl(在我國須同時合併高密度膽固醇值(HDL-C)<40mg/dl或總膽固醇值(Total
Cholesterol)/高密度膽固醇值(HDL-C)比值超過5以上)才考慮治療,先使用「飲食治療」三至六個月,無效後再考慮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並且治療的目標為使總膽固醇值少於24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少於160 mg/dl)或三酸甘油脂少於200 mg/dl即可。如果患者具有二個或以上之心臟病危險因子,則其血中總膽固醇值如超過20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值(LDL-C)超過130 mg/dl)或血三酸甘油脂值(TG)超過200 mg/dl(須同時合併HDL-C<40
mg/dl或Total Cholesterol/HDL-C比值超過5)即可考慮治療,而治療目標為使總膽固醇值少於20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少於130
mg/dl)或三酸甘油脂少於200 mg/dl即可。反之,如患者曾患「心臟血管性疾病」或患者是「糖尿病患者(2002年9月健保的新規定)」則其血中總膽固醇值如超過20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值(LDL-C)超過130 mg/dl)或血中三酸甘油脂值超過200
mg/dl(合併其他條件如前述)即應在使用「飲食治療」的同時加上「降血脂藥物治療」,並且治療目標較嚴格,最好使血中總膽固醇值少於160
mg/dl(或低密度膽固醇少於100 mg/dl)或血中三酸甘油脂值少於150mg/dl。
但如果患者血中三酸甘油脂超過1000mg/dl(2004年9月1日健保局修訂為500 mg/dl),因具有罹患急性胰臟炎危險,故得馬上使用降血脂藥物(應使用fibrate類藥物),並且不須考慮TC/HDL-C比值是否大於5。
飲食療法則是最先應採取的處理步驟,而對於體重過重者,則應減輕體重至理想體重。對於大部份的人而言,第一期的飲食限制為降低總熱量(卡路里)、膽固醇(每天300亳克以內)、及飽和脂肪酸含量(10%以下)是適當而必要的處置,至於飲食之限制程度則應視高血脂症之嚴重程度成正比。如果三個月後血脂仍高,則應進入第二期的飲食限制療法﹕膽固醇每天應少於200甚至150毫克、及飽和脂肪酸含量7%以下。如果三個月後血脂仍高,則應考慮降血脂藥物治療。唯有些情況專家建議可考慮提前使用藥物治療,例如糖尿病患者、有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家族史者。
至於藥品類型的選擇應視患者血中何種血脂升高而異。一般而言,臨床上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有以下數種類型﹕
(1)膽汁 sequestrant樹脂:cholestyramine,colestipol,colesevelam等。
(2)HMG-Co A reductase 抑制劑(Statin,目前為首選藥物):lovastatin,pravastatin,simvastatin,fluvastatin,atorvastatin,rosuvastatin等。
(3)Nicotinic acid﹕nicolar,lipo-nicin,acipimox等。
(4)Probucol(因此藥會同時降HDL,故非首選藥物)。
(5)Ezetimibe﹕Ezetrol為新降LDL口服錠劑,每錠含10毫克ezetimibe,其作用機轉為抑制膽固醇以及相關植物固醇在腸胃道的吸收,進而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之作用(約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18至20%)。
至於降三酸甘油脂藥物則為﹕
(1)Fibric acid
衍生物﹕gemfibrozil,bezafibrate,etofibrate,fenofibrate等。
(2)Nicotinic acid﹕nicolar,lipo-nicin,acipimox等。
專家建議如果以上單種藥物使用2到3個月仍無療效,則應馬上停止使用,並嘗試轉用他類藥物。有時尚須使用二種甚至多種藥物混合療法方能達到較佳療效,臨床實驗已證明降低血脂即可減緩動脈硬化的發展及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唯須注意有些患者會增加其出現「肌炎」的機率。患者應遵醫師指示定期服藥並作血脂、肝功能、及肌炎指標定期檢查以瞭解副作用程度及高血脂症的控制情況。
<九>結語 :
高血脂症的併發症為動脈硬化症及心臟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等。雖然降低血脂可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唯近年來亦有不少醫學報告提出降低膽固醇雖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但其「非心臟病有關」的死亡率(包括自殺、發生意外、及癌症等)卻有上升之勢,使得總死亡率並無明顯變化,因此專家們建議目前降血脂藥物之使用,應以「再(次)發性預防」為主要目的,即使用於己發生過心肌梗塞或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身上,以防止第二次同樣疾病的發生,至於從未發生過此類疾病的人士則可不必為了預防(原發性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而使用降血脂藥物。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07 Wed 2010 12:36
五大癌症免費篩檢 預防成效優於高價健診~e102
高價健檢沒必要!癌症專家黃達夫醫師表示,透過高價健檢來篩癌症,還不如政府所提供的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免費篩檢。只要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癌症不如大家所想的那麼恐怖。
為鼓勵更多民眾接受免費癌症篩檢,台北市衛生局於7月5日上午9時於市政大樓舉辦「99年癌症防治嘉年華」活動,辦理5項癌症篩檢,針對市政府員工及洽公民眾,進行免費篩檢,參加受檢民眾相當踴躍。
主辦單位在活動現場也展出各項防癌動靜態展演。北市癌症防治宣導志工隊會師、乳癌病友及口腔癌病友也親身與大家分享自身抗癌的心路歷程。
台灣每13分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依據98年全國10大死因統計顯示,癌症連續28年蟬聯10大死因第1名。在台北市,癌症更是連續蟬連了37年10大死因榜首....more
◎資料來源:中時健康電子報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07 Wed 2010 12:06
高雄語言治療診所│發展遲緩兒童語言治療診所~e102
高雄蕭志文醫院及家佑診所診療項目,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的復健、兒童語言障礙、講話口齒不清楚。此部落格費提供語言治療諮詢的園地。如果您的孩子有發音不清晰,說話不流暢或語言發展落後的困惑。高雄蕭志文醫院及家佑診所~提供您特殊的治療環境及教學。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07 Wed 2010 11:25
家佑診所│醫師介紹~e102
家佑診所醫師介紹:
蔡宗宏醫師
△經歷:
高雄長庚復健科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內科、神經科醫師
聖功教學醫院復健科主任
高雄博佑醫院副院長兼內科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
復健科:各種關節、肌肉、神經痛。運動傷害、四肢麻木、退化、風濕症、骨質疏鬆。腦中風、骨科及神經科疾病、成人及小兒各種復健治療
內 科 :高血壓、糖尿病、胃腸病、感冒、咳嗽、流鼻水、全身酸痛
科別介紹:
△物理治療
1. 神經物理治療:腦血管病變(腦中風)、脊髓損傷、頭部外傷、周邊神經受傷或病變、退化性神經疾病(帕金森氏症)、腦瘤
2. 骨科物理治療:肩頸痠痛、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扳機指、下背痛、椎間盤突出、骨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足底筋膜炎、運動傷害、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骨折或手術後復健、截肢後復健
3. 小兒物理治療:腦性麻痺、自閉症、亞斯柏格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動作發展遲緩或障礙、感覺統合失調、智能障礙、學習障礙、姿勢不良、步態問題、早產兒、斜頸、染色體異常、遺傳性疾病、分離焦慮
△職能治療
1. 生理疾患職能治療:腦血管病變(腦中風)、脊髓損傷、頭部外傷、周邊神經受傷或病變、退化性神經疾病(帕金森氏症)
2. 兒童職能治療:腦性麻痺、自閉症、亞斯柏格症、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感覺統合問題、動作及認知發展遲緩、早產兒、唐氏症、學習障礙、智能障礙、情緒障礙、肌萎縮症、小胖威力症、寫字問題、染色體異常、遺傳性疾病、分離焦慮
△語言治療
▲團體課程(99.06.30)
本診所有各種團體治療,有針對感覺動作問題的感覺統合團體、加強手部靈巧與力氣的手功能團體、練習口語表達的故事團體、更有時下最夯的快速記憶,團體課程能夠藉由團體的力量,消除緊張焦慮、增加同儕互動或相互競爭達到加成的效果。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07 Wed 2010 11:03
家佑診所│診所介紹~e102
▲診所樓層介紹:
1F:掛號櫃台、門診室、藥局、神經復健治療區
2F:骨科復健治療區
3F:兩間小兒復健治療室、兩間語言治療室、電腦認知教室
▲家佑診所外觀
▲家佑診所診療項目
▲家佑診所一樓:掛號櫃台
▲家佑診所一樓:門診室、藥局、神經復健治療區
▲家佑診所一樓:神經復健治療區
▲家佑診所二樓:骨科復健治療區
▲家佑診所三樓:語言治療室(一)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
- Jul 01 Thu 2010 13:25
家佑診所│醫師門診時間~e102
▲醫師門診時間:
一、三、五 早上 8:00~ 12:00
二、四 下午 4:00~ 7:00
時 段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上午 8:00~12:00 |
蔡宗宏 |
特別約診
|
蔡宗宏 |
特別約診
|
蔡宗宏 |
下午 4:00~7:00 |
特別約診
|
蔡宗宏 |
特別約診
|
蔡宗宏 |
特別約診
|
▲復健時間:
一~四 AM 8:00~ 12:00 PM 2:00~ 9:30
五 AM 8:00~ 12:00 PM 2:00~ 6:00
時 段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上午 8:00~12:00 |
✔ |
✔ |
✔ |
✔ |
✔ |
下午 2:00~6:00 |
✔ |
✔ |
✔ |
✔ |
✔ |
晚上 6:00~9:30 |
✔ |
✔ |
✔ |
✔ |
|
家佑診所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臥龍路71號
電話:(07) 396-3172
營業時間:AM9:00~PM22:00 (詳閱各時段門診時間)